在我国,90%以上的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。这种模式对于老人们来讲是一种基础的保障,它作为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,在经济供养上,以家庭为载体,自然实现保障功能,自然完成保障过程。
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,父母养育儿女,儿女赡养父母,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方式,在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,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缴纳、积累、增值以及给付过程,并为老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。同时,除了家庭养老以外,还有很多老人选择再创业、再就业的自我养老形式,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。
居家养老:给予老人更多精神慰藉
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要强化家庭养老,把家庭养老的文化传承下来,创造良好家庭养老的环境。而随着国内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,中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这意味着养老问题将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,家庭养老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尽管现在专业养老机构越来越多,但很多老人还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,他们更愿意和家人生活在一起。家庭养老让老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拥有充足的慰藉
杭州人张先生一家就是如此,自从父母退休后,他不仅将两位老人都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,每年抽空陪父母出去旅游,并且定期让父母到医院体检。虽然辛苦,但张先生却不以为意地说:“不觉得累,当年父母怎么照顾我的,现在我就怎么照顾他们。”
浙江工商大学社科处处长、教授高燕表示,家庭养老可以发挥闲暇时间较多的亲友作用,特别是在家的女性可实行弹性就业。政府也可出台政策,减少家庭纳税人税收,为这类家庭成员开展专业培训,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老条件。
为促进家庭更好发挥养老功能,我省在2015年发布《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》,强调养老是家庭的基本责任,规定浙江县级以上政府应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,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,倡导家庭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,并通过组织开展免费培训等形式,向家庭成员普及照料失能、失智等老年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。
如桐庐县曾推出政策,如果子女为照顾父母,买房与父母同住,或者新购住房与父母所居住的住房在同一个社区的,可以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;户籍人口为5人及以上的家庭,每户每月增加100度的阶梯电量基数,户籍人口在7人及以上的家庭,也可以选择执行居民合表电价等,这些政策都在客观上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支持。
“宝刀未老”:老人有更多养老选择
除了家庭养老之外,现在也有很多老人选择了自我养老的方式,在退休之后再就业,甚至创业,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。
省总工会退休干部潘政就是这样一位老人。2003年12月,他被选为省总工会机关老年文化体育协会秘书长,一干就是13年,他积极为协会组建各种活动队,协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干部活动,受到老同志们的一致好评。
潘政还在省老年大学学习书画,参加了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和省老年大学书法研究会。他的书法作品曾在《七彩华龄·全国老年书画展》中展出,并被《中国当代老年书画艺术荟萃》《省老年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作品集》等收集出版。
相关专家提倡,老年人应该“手心向下”,实现自我独立养老。手心向下是“拿”,拿自己的钱,手心向上是“要”,要别人的钱;手心向下是主动的,手心向上是被动的。
省委老干部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老年人也应该融入社区,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,与社会不脱节。同时,老年人也可以加入社会公益组织、志愿者团队等,丰富退休生活的同时,发挥余热,实现自我价值。
目前,国家也在积极推进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条件下再就业,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。